汽車線束是汽車電路的網絡主體,是由銅材沖制而成的接觸件子(連接器)與電線電纜壓接后,外面再塑壓緣體或外加金屬殼體等,以線束捆扎形成連接電路的組件。
汽車電線又稱低壓電線,它與普通家用電線是不樣的。普通家用電線是銅質單蕊電線,有定硬度。而汽車電線都是銅質多蕊軟線,有些軟線細如毛發(fā),幾條乃至幾十條軟銅線包裹在塑料緣管(聚氯乙烯)內,柔軟而不容易折斷。
汽車線束內的電線常用規(guī)格有標稱截面積0.5、0.75、1.0、1.5、2.0、2.5、4.0、6.0等平方毫米的電線,它們各自都有允許負載電流值,配用于不同功率用電設備的導線。以整車線束為例,0.5規(guī)格線適用于儀表燈、指示燈、門燈、頂燈等;0.75規(guī)格線適用于P照燈,前后小燈、制動燈等;1.0規(guī)格線適用于轉向燈、霧燈等;1.5規(guī)格線適用于前大燈、喇叭等;主電源線例如發(fā)電機電樞線、搭鐵線等要求2.5至4平方毫米電線。這只是指般汽車而言,關鍵要看負載的電流值,例如蓄電池的搭鐵線、正電源線則是門的汽車電線單使用,它們的線徑都比較大,起碼有十幾平方毫米以上,這些“巨無霸”電線就不會編入主線束內。
在排列線束前要事先繪制線束圖,線束圖與電路原理圖是不樣的。電路原理圖是表述各個電氣部分之間關系的圖像,它不反映電氣件彼此之間怎樣連接,不受各個電氣元件的尺寸形狀和它們之間距離的影響。而線束圖則必須要顧及各個電氣元件的尺寸形狀和它們之間的距離,也要反映出電氣件彼此之間是如何連接的。
線束廠的技術員根據線束圖做成線束排線板后,工人就按照排線板的規(guī)定來截線排線了。整車主線束般分成發(fā)動機(點火、電噴、發(fā)電、起動)、儀表、照明、空調、輔助電器等部分,有主線束及分支線束。條整車主線束有多條分支線束,就好象樹桿與樹支樣。整車主線束往往以儀表板為核心部分,前后延伸。由于長度關系或裝配方便等原因,些汽車的線束分成車頭線束(包括儀表、發(fā)動機、前燈光總成、空調、蓄電池)、車尾線束(尾燈總成、P照燈、行李箱燈)、篷頂線束(車門、頂燈、音響喇叭)等。線束上各頭都會打上標志數字和字母,以標明導線的連接對象,操作者看到標志能正確連接到對應的電線和電氣裝置上,這在修理或更換線束時別有用。同時,電線的顏色分為單色線和雙色線,顏色的用途也有規(guī)定,般是車廠自訂的標準。我行業(yè)標準只是規(guī)定主色,例如規(guī)定單黑色用于搭鐵線,紅單色用于電源線,不可混淆。
線束用機織線或塑料粘帶包裹,出于安、加工和維修方便,機織線包裹已經淘汰,現在是用粘性塑料膠帶包裹。線束與線束之間、線束與電氣件之間的連接,采用聯(lián)插件或線耳。聯(lián)插件用塑料制成,分有插頭和插座。線束與線束之間用聯(lián)插件相接,線束與電氣件之間的連接用聯(lián)插件或線耳。
隨著汽車功能的增加,電子控制技術的普遍應用,電氣件越來越多,電線也會越來越多,線束也就變得越粗越重。因此汽車就引入了CAN總線配置,采用多路傳輸系統(tǒng)。與傳統(tǒng)線束比較,多路傳輸裝置大大減少了導線及聯(lián)插件數目,使布線更為簡易。
近年來,汽車工業(yè)發(fā)展迅速。汽車產量從2007年的889萬輛到去年的1379萬輛,尤其是2009年汽車產量比上年增長了48.2%。預計到2010年,汽車產量將超過1500萬輛,以汽車產量推動汽車線束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因素仍然存在。
據中電子元件行業(yè)協(xié)會的保守估計:如果按平均每輛車需用65套線束計算,則2009年汽車線束需求量是89635萬套(不包括新舊車維修所需)如果按平均每臺車需要的線束價值4800元計算,2009年汽車線束市場已均達到662億元的規(guī)模(不包括新舊車維修所需)。預計2010年中汽車產量可達1500萬輛,需要汽車線束約102000萬套(按平均每輛車需用68套線束計算),市場規(guī)模達到675億元(按平均每臺車需要的線束價值4500元計算)。
值得提出的是,“十二五”規(guī)劃的相關汽車補貼政策,在未來幾年勢必對汽車行業(yè)的市場需求帶來穩(wěn)定的增長,屆時,汽車線束行業(yè)市場定大好。